天文与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心召开学术交流报告
天文学与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心于2015年5月4日下午召开了2015年第三次学术交流报告会,也是天文学与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心与行星科学重点实验室联合举办的系列学术活动之一。中国科学院。 叶淑华院士等数十位老师和同学认真听取了报告并进行了深入交流。
报告会上,地球自转变化研究组程建霞副研究员和田伟助理研究员分别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程建霞副研究员的报告题目是《日冕物质抛射-耀斑相关日冕调光的本质》。 日冕物质抛射通常伴随着日冕变暗,这通常可用于诊断磁系绳立足点的位置。 当材料被喷射时,密度暂时降低,导致观察到的变暗现象。 报告分析了三种典型的双波段耀斑,它们都伴随着日冕变暗。 主要使用来自SDO和STEREO卫星的数据。 重点分析日冕物质抛射随时间的演化及其与磁重联的关系。 此外,还利用不同的模型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日冕物质抛射的演化规律。
田伟助理研究员的报告题目是《利用多种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综合求解地球自转参数的实施策略》。 报告首先介绍了利用多种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综合求解地球自转参数的现状和主流趋势。 ,然后通过基本调整模型分析了当前三个层次的综合策略:基于原始观测的综合、基于正规方程的综合和基于参数解的综合。 结论是基于原始观测的合成策略和基于正规方程的合成策略在理论上是等效的。 基于参数解的综合不仅与前两种综合策略中应用约束的顺序不同,而且约束本身也不同。 然后,通过考察ITRF2008的实现过程,详细讨论了综合过程中的几个核心步骤,包括参考系基准的选择、约束的施加、相对权重的确定以及局部关系的引入。 最后,对法国国家地理研究所(IGN)实施的地球参考系ITRF和德国德国地理研究所(DGFI)实施的地球参考系DTRF进行了总体比较。
会上,大家还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就报告中感兴趣的方面进行了提问,并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交流,并为后续研究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