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取得重要科学进展

  • 科研动态
  • 2024年06月17日
  • 2020年12月20日,冷湖观测基地首台科学级光学望远镜50Bin在海拔4200米的赛什腾山观测点成功安装并实现科学观测。 50Bin是第一个到达冷湖天文观测基地4200米观测点的科学级望远镜。 经过精确聚焦,获得第一张图像,测量显示星象半高全宽为0.68角秒,这意味着“冷湖站现场监测与天文科学装置先导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进展。 科学家表示,这一结果表明

青海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取得重要科学进展

2020年12月20日,冷湖观测基地首台科学级光学望远镜50Bin在海拔4200米的赛什腾山观测点成功安装并实现科学观测。 50Bin是第一个到达冷湖天文观测基地4200米观测点的科学级望远镜。 经过精确聚焦,获得第一张图像,测量显示星象半高全宽为0.68角秒,这意味着“冷湖站现场监测与天文科学装置先导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进展。 科学家表示,这一结果表明,长期监测的场地质量已经得到科学设备的证实,证明冷湖天文台场地具有世界一流的视宁度。 结合其他监测数据,可以支持天文科学设施充分发挥科学能力。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具有巨大的科学潜力,可以为我国观测天文学提供有力保障。

2017年以来,围绕冷湖遗址这一大型天文科学设施建设,青海省科技厅、海西州政府积极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等国内科研机构对接与紫金山天文台探索开放联合创新机制,依托青海省特色资源开展领先的时域天文科学研究,形成新的发展优势,推动大科学装置在青海落地。

2019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省天文台、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省地质环境监测站、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省地震局等11家单位联合承担省重大科技项目“天文科学设施冷湖观测站遗址监测与先导科学研究”,经费1500万元,共同开展冷湖天文台站的科学监测。 目前,已获得一年多近40万点的连续观测数据。 同时开展了宽视场、高频、多波段的光学影像巡天,探索发现引力波事件、伽马暴、快射电暴、风暴的光学对应物等特殊事件的候选者。

2020年7月23日,“2020青海省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建设项目签约仪式”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标志着青海省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建设项目正式启动科技厅、海西州政府、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管委会、各科研机构、高校签署多方共建协议,推动青海天文科学装置建设迈上新的实质性阶段。 2020年12月中旬,科学级望远镜运行条件已基本具备。 目前,已有5座天文望远镜项目落地冷湖并开工建设。 包括2.5米宽视场巡天望远镜WSFT、1米太阳红外望远镜AIMS、国际恒星物理观测网络中国1米望远镜等。

50Bin光学望远镜在冷湖斯什腾山实现科学观测并获得重要科学数据,将进一步加快吸引国内外其他天文科学设施落户冷湖斯什腾山,推动冷湖天文观测基地成为世界天文观测基地级天文观测台址。 基地为促进当地科技、旅游、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