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文台打造全球首个SKA区域中心原型机成果荣获2019年度十大天文技术
为促进我国天文学的进步和发展,鼓励和表彰取得突出成果的天文学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扩大天文学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中国天文学会、中国科学院天文研究中心科学院入选2019年度国家天文科学中心。 年度十大天文科技进步评选由中国科学院天文研究中心综合管理部具体组织。 目前,本次评选活动已圆满结束。 经过评审专家网络投票,共评选出10项获奖成果(具体信息请访问十大天文科技进步网页:)。
上海天文台申报的一项成果为“构建全球首个SKA区域中心原型机”,荣获2019年度十大天文科技进步。以下是获奖成果简介:
平方公里阵列(SKA)射电望远镜是天文学家建造的最大科学装置,已列入国家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 SKA建成后,其深入的数据分析和科学活动将围绕分布在全球的多个SKA区域中心进行。 区域中心直接关系到最终的科学成果,中方正在开展相关准备工作。
中国团队在2019年11月的SKA工程大会上发布了中国SKA区域中心原型机,并展示了利用该原型机进行的多项实验结果,受到国内外媒体的集中报道。 SKA总部专门组织了样机国际专家咨询会。 SKA区域中心指导委员会主席Peter Quinn和SKA国际组织总干事Philip Diamond主导的咨询报告高度评价了中国在原型机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指出这是世界上第一个SKA 区域中心原型(“这个优秀的、标准制定的、围绕第一个国际原型 SRC 所做的努力”),为推进 SKA 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国SKA科学计算团队在平台架构、存储、网络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尝试,做出了包括多项集成创新在内的有益尝试,为全球其他区域中心提供了借鉴和借鉴。 在即将建成的SKA全球区域中心网络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SKA区域中心不仅仅是一个数据中心,更是培养中国SKA科研人才、服务全球科学用户的综合研究平台。 来自天文学、计算机、信息通信等多学科的专家团队紧密合作,加速国内科学数据处理团队的成长。 SKA总干事戴蒙德教授和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昆先生在华为全联接大会主题演讲中高度评价了上海天文台与华为在SKA数据处理和原型建设方面的深入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典型案例。 业界先进技术迅速应用于天文研究,并利用全球最快的AI集群演示了SKA领航望远镜数据图像搜索的应用案例。 它在10秒内完成了过去需要数十天的天体搜索。 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天文学领域的应用潜力。 来自澳大利亚、美国、中国的团队还联合使用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SUMMIT完成了最大的SKA数据处理过程,创造了科学计算在天文学领域的巅峰应用。
依托中国SKA区域中心的雏形,中澳加团队联合启动ERIDANUS项目,开展亚太SKA区域中心概念研究。 它不仅为全球SKA区域中心提供了“中国模式”,也为SKA领航望远镜的科学运行注入了力量。 力量强劲。
相关链接:
(1) 安涛,吴向平,洪晓宇,SKA数据在中国占据中心地位,自然天文学,3, 1030, 2019
(2)2019年11月12日,新华社:“中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区域中心样机”
(3)2019年11月11日,中国日报:中国科学家完成首个SKA区域中心原型
(4)上海天文台与华为联合发布SKA人工智能科学应用成果。 人民日报报道:华为发布最快AI训练集群:10秒在20万颗星星中找到目标。
(5)王若楠、Andreas Wicenec*、安涛*,SKA与Summit握手。 科学通报,65, 337-339,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