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久今昴宿星团与蛮族的故事
文/陈九金
图1 正月星图
本书收录的十二月星象图采用了《天象八卦》的绘制方法,但每个月的星象都不同。 此图的使用方法如下:上、南、北、左、西、右、东。图中,昴宿星和壁儿位于中天,五车星和舌星也位于中天。位于北中天。
正月的黄昏星是昴宿星团和Aldea(见图1)。 春季黄昏著名的星座有昴宿星团、毕星团、三星、东京和老人星。 昴宿星团是这些星座中最西端的,也是春季星图中最早出现的星座。 它在古代是一个冬季星座,秋天黄昏时可以在东方看到。 因此,唐诗中有“静秋见月光”的诗句。 头指的是昴宿星团。
昴宿星团是整个天空中最容易识别的星座之一。 这是由于六七颗较亮的恒星聚集在较小的范围内,因此被称为昴宿星团。 中国人和外国人都把昴宿星团称为七姐妹星团。 其中,昴宿一为2等星,昴宿一1、4、7为3等星,昴宿一为4等星,只有昴宿一为6等星。 正是因为一颗星星很暗淡,所以很多人只能看到其中的六颗。
恒星是距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天体。 古人不知道如何衡量他们与我们的距离。 他们把它们投影在同一个天球上,实际上把它们看作是相同的距离。 为了研究方便,将几颗视距相近的恒星人为地称为星座。 如今,人们想出了各种物理方法来测量一些恒星的距离。
人们发现,原本出现在同一方向,甚至视觉上非常接近的两颗恒星,实际距离可能相差很大,而且它们之间不一定存在任何物理联系。 然而,现代研究表明,昴宿星团中的恒星之间确实存在物理联系。 在高倍望远镜的观测下,其成员可达280颗,星团中两颗恒星之间的平均距离不到1光年。 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马座阿尔法星,它在中国被称为南门二号,距离我们也有4.3光年。 南门二虽然是天上第三亮的星,但在中国并不出名。 这是因为它太向南倾斜,黄河流域的人们看不到。 你必须在六七月的黄昏时分到江南,甚至海南岛,才能看到它的美丽。
图2 小望远镜中看到的昴宿星团
昴宿星与昴宿星团的联系,最早见于朱文新的《天官书史记星象图解》。 正常情况下,视力可以看到6到7个,视力非凡的可以看到更多。 在小型望远镜中可以看到数百个。 星星聚集在一起
《天官书》云:“昴,名毛头,胡星野,号白衣会。” 又云:“昴,名天界。其阴,阴国,阳,阳国。” 意思是说,“昴”一词的直接含义是中国西南的少数民族。据记载,周武王伐纣时,联合了西部八个少数民族出兵,其中包括黎国,始建于巴底。周朝的雅人以后可能继续向西南迁徙。唐代曾有雅人居住的雅州国,也就是今天的云南省牟定县。古代把被袭击的先锋称为毛头,起源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勇猛的象征。虎在白虎的第二夜,大概占星师把时尚与虎头下的长发联系起来,所以被称为时尚头。雅人是古代羌族的一部分。北方、西北统称胡,所以雅人也是胡人的一种。 胡人视昴星为族星,古文献中常有记载。 在古印度,昴宿星团也是二十八星座中的第一颗星。 我们在对凉山彝族进行天文历法调查时,也证实了彝族习惯用昴宿星作为二十八星座的第一颗星。 这一切事实,再次证明了胡杏在《天官书》中所记载的昴宿星团的可信性。
在昴星为扈星的基础上,中国古代占星家还对中国的星空做了进一步的形象分布:昴星为扈星,位于西北,碧星位于东南,属中国。 在《开元占经》的分类中,毕属赵,《淮南子·天问训》中,毕属魏。 赵国和魏国都是中原的中心地区。 在昴宿星和毕星之间,有两颗天界星。 又石曰:“天街,是昴与昴之间,阴阳之分,华夏境界。昴以西属外国,昴以东属中国。” ”。 (见图3)
图3 顾惜仇《天文图》中碧素、天劫分布图
昴即胡星,毕即中原。 昴宿星是野蛮人的象征,他们与中国之间隔着天街。 和平时期是贸易市场,战时是前线。 两者之间的语言是通过九州相通的。神旗和九志是战车上的军旗。 五辆战车满载着士兵,正在前线战场上。 我们似乎能听到战车驶过的隆隆声。
根据占星家的意见,街道的西北是Pleiades,街道的东南是Aldea。 即街道的西北为胡人,街道的东南为华人。 按照古代阴阳观念,北方为阴,南方为阳,中国为阳,沙漠为阴。 因此,街北为阴,街南为阳。 从这个意义上讲,有甘人说:“昴星大,动数次,若一路跳跃,则大军崛起”。 他还说:“如果昴宿星跳动很多,而其余的不动,则说明敌人想要入侵边境。” 根据占星家的说法,只要观察昴宿星团的状况,就可以判断西北地区是否发生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