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双楠教授来我校讲授天文科学素养
张双楠教授讲述人类所理解的宇宙(学通报记者杨宇轩拍摄)
南湖新闻网(学通新闻记者 张宏坤 卢梦涵)11月15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粒子天体物理中心主任张双楠应邀讲学并在逸夫楼A109报告厅做了题为“人性”的讲座。 理解宇宙的七次飞跃》报告。
张双楠从古希腊人的宇宙论出发,介绍了以“日心说取代地心说”为中心的人类认识宇宙的第一次飞跃。 他用通俗易懂的比喻解释了地心说和托勒密本轮理论中的行星逆行危机。 从费米悖论到太阳系外行星的四个“第一”发现,张双楠阐述了人类认识宇宙的第七次飞跃——其他世界和文明的可能存在。 他从霍金的突破性射星计划和刘慈欣的黑暗森林定律对费米悖论的合理解释开始,最终回到了人类和中华文明的历史。 对于文明的延续,他说:“不是侵略而是联盟,不是吞并而是融合,不是统一而是多元。我认为这是中华文明长久生存的出路,也应该是唯一的出路。”人类文明长期繁荣发展的道路。选择。”
谈到自己的宇宙文明价值观,张双楠表示,要与外星文明开展文化交流,共同探索宇宙奥秘,发展更先进的文明,建立宇宙文明共同体。 报告结束后,张双楠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 两名学生提出了弦理论是否可以解释宇宙奇点和其他形式的外星文明的问题。 张双楠肯定了大家提问的价值,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无意中看到了‘人类认识宇宙的七次飞跃’的海报,这是我来到华农后了解到的第一堂天体物理学讲座,我对宇宙很好奇、很感兴趣,所以就参加了。演讲。” 2006级经济学同学袁娟说,“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不断加深,但对真理的追求始终如一。在漫长的探索中,人类一次次实现跨越式发展。人们仰望星空。”星空正在拓展的不仅是宇宙,更是人类的智慧。”
据我校理学院物理系副教授魏伟介绍,本次报告是我院推出的“仰望星空,放飞梦想”主题天文科学素养系列讲座的第三期。理学院。 本系列讲座是针对我校对天文科学知识的兴趣。 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审稿人:魏伟
【简介】张双楠,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粒子天体物理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 他是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伽玛暴偏振实验、“智眼”天文卫星、未来多个大型空间天文国际合作项目以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空间天文和天体物理领域的首席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