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感受科学

  • 科研动态
  • 2024年06月17日
  • [获奖情况]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名称】科普书《追星——天文、历史、艺术、宗教的传说》 【主要完成人】卞玉林陈明华邝志强 【成套单位】上海文化出版社 【受益范围】科学创造者,所有阅读本书的人 【探索结果】 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谈到了“追星”。 他会追哪些明星呢? 歌手、电影明星还是足球明星? 不,那些真正的星星在天空中。 原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成名30年的著名科普作家卞玉林

仰望星空感受科学

[获奖情况]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名称】科普书《追星——天文、历史、艺术、宗教的传说》

【主要完成人】卞玉林陈明华邝志强

【成套单位】上海文化出版社

【受益范围】科学创造者,所有阅读本书的人

【探索结果】

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谈到了“追星”。 他会追哪些明星呢? 歌手、电影明星还是足球明星?

不,那些真正的星星在天空中。 原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成名30年的著名科普作家卞玉林,用整本书讲述了人类追星的传奇故事。 书名是《追星——一个关于天文、历史、艺术和宗教的传奇》。

这本由上海文化出版社三年多前出版的科普读物荣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今年,卞玉林还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可谓双喜临门。

林语堂曾说过:“最好的建筑就是这样:我们生活在其中,却感觉不到自然在哪里结束,艺术在哪里开始。” 卞玉林认为,最好的科普作品和科学人文读物也应该让人“感觉不到科学结束、人文开始的地方”。 《追星》以天文学史为主线,交织着与之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丰富人文主题,天衣无缝地呈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为了这次演讲,卞玉林积累了几十年。 从一个有专业背景的天文学家到一名优秀的科普作家,卞玉林说,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个“转身”会有多么华丽。 但迄今为止,他已翻译科普书籍近30本,在报刊上发表科普文章500余篇。 其中,《月亮——地球的妻子?》 姐妹? 还是女儿? 《数杂谈》等高中语文教材,他主编和参与编辑的科普读物百余种。 曾被中国科普作协表彰为“建国以来特别是科普作协成立以来取得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卞玉林热爱读书。 他经常告诫年轻的科普作家:“写作的上游是阅读”。 这是一生的积累。 久而久之,举一反三,材料丰富翔实、叙述简单诙谐的科普文章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 2009年长江流域大日食期间,他为学校师生、社区居民、武警战士等进行了多次讲座,几乎每一场都有不同的亮点。 去年上海世博会上,他整理了与世博会相关的天文内容,并在“天文”系列科普论坛上首次演讲,题为《天文风采·世博辉煌》 ,立即引起媒体关注。

卞玉林说,在写《追星》的时候,他一直在享受一种美妙的感觉——科学与人文交融的美。 现在,他在问自己:能否写一本以天文思想为基础的书,描述历史上的智者如何从“仰望星空”中获得启迪,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伽利略用望远镜看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它们是绕木星旋转的天体,而不是绕地球旋转——这和教会所说的不一样!” 卞玉林表示,希望能再次陪伴人们进入这些成熟的卫星。 在充满历史感和画面感的《传奇》里——这是一个让人真正感受到科学精神的地方!

【智能积分】

多角度再现了人类“追星”艰难、曲折、辉煌的漫长历程。 当朱利叶斯·凯撒被刺杀时,哪颗彗星出现在天空中? 哪颗星星带领东方三博士来到耶稣出生的马厩? ……你可能对这些轶事很熟悉,但你可能没有关注过其中的天文细节。一位读者说:“观看《追星》就像乘坐历史列车,穿越银河系。” 本报记者 徐启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