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学术会议墙报海报

  • 科研动态
  • 2024年06月17日
  • 说说学术会议墙报海报 王德华 国际学术会议一般有两种交流方式,口头报告和海报展示。 一般参加者都觉得口头报告比墙报告更重要,因此口头报告大多是比较完整、深入的研究,或者是多年的研究积累,或者是某个领域的新进展或发现等等,演讲者一般,有多年研究资历。 海报一般是某个问题(或方面)的新进展和部分结果。 课题还在研究中,但只是阶段性结论等等,大多是青年学者或者研究生这样展示的。 自己的研究进展。

说说学术会议墙报海报

说说学术会议墙报海报

王德华

国际学术会议一般有两种交流方式,口头报告和海报展示。

一般参加者都觉得口头报告比墙报告更重要,因此口头报告大多是比较完整、深入的研究,或者是多年的研究积累,或者是某个领域的新进展或发现等等,演讲者一般,有多年研究资历。 海报一般是某个问题(或方面)的新进展和部分结果。 课题还在研究中,但只是阶段性结论等等,大多是青年学者或者研究生这样展示的。 自己的研究进展。 还有一些由于演讲人数的限制,或者与会者本身更喜欢通过海报进行交流。 这只是我的一般理解。

在会议上布置海报的方法有很多种。 以下是我多年来参加会议的一些经验:

会议期间,会议主办方将安排专门的海报展示时间。 有些是在咖啡时间安排的,通常需要一个小时左右。 有的安排是在下午口头报告之前,比如2个小时。 有的安排在会议当天下午留出约2小时的海报展示时间。 在某些会议中,墙上的海报会在晚上布置。

有些会议海报数量较多,会根据每日口头报告的主题内容安排相关海报展示,并为每个海报分配一个编号。

海报展示者必须在指定的海报展示时间内在海报前等候,向参与者介绍和交流他们的研究成果。 如果会议上有评选最佳海报的活动(主要针对研究生),会有一个委员会,对海报进行逐一查看并提出问题。

有些会议会特意安排进行海报展示的代表在会上做几分钟的口头介绍,并且可以使用几张幻灯片。

海报上显示了时间,现场气氛热闹,人声鼎沸,熙熙攘攘。 代表们端着啤酒、红酒穿梭在不同的海报之间,饶有兴趣地交流。 不同的代表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这种沟通效果很好,对双方来说都很有收获,所以很受欢迎。 经常看到知名科学家在海报前与青年学生交流讨论,非常感人。

会议上会给出海报的尺寸,但有些代表忽略了会议提醒,发现海报的尺寸不合适,在演示过程中有些被动。 许多年轻学生似乎已经为他们的海报“写好了演讲稿”。 只要你接近他(她),他就会主动热情地介绍你。 几分钟的介绍是口头报告。

海报的设计和排版必须艺术美观、字体大小合适、易于阅读。 它需要色彩和直观性,因此通常图片较多,文字较少,简洁。

事实上,海报展示不仅是青年学者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很多代表也选择这种方式,甚至一些知名科学家也选择这种交流方式。 记得我曾经介绍过,在日本举行的国际哺乳动物学大会上,国际著名种群生态学家查尔斯·克雷布斯教授以海报的形式展示了他的研究成果。 我记得他的海报很简洁,黑白的,是澳大利亚。 照片显示小家鼠出没,尸体堆积如山。 海报展示期间,他的海报前挤满了人。 他身材高大,声音洪亮。 这就像一个小型研讨会。

记得早些时候,学者们参加会议准备壁纸,一般都是手写在白纸上,照片和成果图贴在白纸上,然后贴在纸板上(方便携带邮寄),拼凑成会议上的一张壁纸。 后来,随着计算机排版和印刷技术的出现,变得方便多了。 当今的彩色印刷和冲压技术,以及专门用于墙壁海报的塑料管。

国内学术会议上也逐渐开始采用海报展示的方式。 从我参加的国内学术会议来看,海报展示的效果并不理想。 这件事情是由很多原因导致的。 除了代表们的思想认知问题外,会议上虽然有张贴海报,但一般没有固定的张贴时间段。 他们只是让代表们有时间观看他们。 看去海报的代表没有海报的主人,就没有交流,也就达不到交流的目的。

因此,会议组织者应重视海报交流,安排专门的时间进行海报展示和交流。 海报演示需要空间、一些便利(别针、贴纸等)以及有人来组织和管理。

如今的学术交流已经成为常态,一些国际规则逐渐被大家学习和接受,也需要一些规范和指导。 对细节关注不够也会影响会议的沟通效果。

以上大多是我个人的看法,敬请朋友们补充批评指正。

上一篇:会议通知:第六届全国动物生理生态学术研讨会将在西宁召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