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择工业以太网技术中的PHY时应当细心考量以下几点一是电气环境的稳定性二是通信距离的可靠性三是兼容
导语:在工业领域,传统的通信技术正逐渐达到其极限,而工业以太网技术日益成为新标准。IEEE 802.3中定义的以太网物理层(PHY)是其中一个关键元素,当设计要求独立使用PHY时,选择该层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数字化不断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设备和机器间交换数据量持续增加。在工业领域,传统通信技术已显现出极限,而工业以太网正逐渐取代它们。借助工业以太网,可以实现长达100米千兆级高速数据传输,如果使用光纤电缆甚至可达几千米。
IEEE 802.3规定了以太网接口规范,以太网物理层(PHy)作为其中一部分,是负责发送与接收数据或以太网络帧的一种收发器组件,在OSI模型中覆盖第1、2层。它指定信号类型、速率、介质和连接器类型,以及网络拓扑结构。
表1展示了OSI模型中的对应关系。
| 层次 | OSI七层模型 | 物理/数据链路 |
|------|-----------------|----------------|
| 第1 | 物理 | 以太网PHY |
| 第2 | 数据链路 | MAC |
PHy构成物理接口,对于纯数字系统与信号传输介质之间进行编码解码工作,因此,它是数字连接与电子连接之间桥梁的角色。在MAC中,它定义了如何排列来自线路位来提取数据,这在以太网络中称为介质访问控制(MAC),紧邻着PHy但位于第二层。
如果必须采用分立式PHy,那么在选择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标准:
网络周期时间
抗干扰能力/稳健性
损耗和温度范围
为了满足这些标准,许多公司开发了一系列适用于工业环境的高性能且可靠性的独立式PHy,如ADI公司推出的ADIN1200 (10 Mbps/100 Mbps)、 ADIN1300 (10 Mbps/100 Mbps/1 Gbps) 和ADIN1100 (10BASE-T1L),这也是他们广泛应用于Chronous™产品系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