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衣库入驻京东天猫追赶新篇章在大数据时代绘制自然风景
4月8日,京东集团CEO刘强东与优衣库大中华区CEO潘宁共同出席了优衣库入驻京东的签约仪式,这一场景在6年前优衣库入驻天猫时有过相似之举。当时,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中国区CEO潘宁、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及时任淘宝CEO陆兆禧齐聚一堂,体现了对这一事件的重视程度。
众所周知,优衣库是日本迅销集团旗下七大品牌之一,在华运营已达13年,其2013财年的销售净额约为107亿元人民币,对迅销集团总销售额占比达15%。中国市场对于优衣库来说至关重要,为实现2020财年的5万亿日元销售目标,它们需要依靠中国市场的销售翻番。
在入驻京东之前,天猫一直是优衣库在中国线上主战场,而其官网与天猫旗舰店直接打通。但据业内透露,马云或许成为小股东,与双方关系非同一般紧密。在得知优衣库将入驻京东后,有工作人员多次试图“劝阻”。最终,以对京东渠道能力的认可和提升销量潜力的考虑,以及提供全流程服务支持(仓储配送),两家公司达成合作。这意味着货物存放在京东仓库,由京东完成配送。
此举不仅满足于增进双方利益,还体现了 京东开放平台自营化发展方向。作为起家自营企业,再以物流立足,现在要把这两者优势发挥在开放平台上,是新路向。而如果菜鸟物流未能派上用场,那么天猫恐将再次失去竞争力。
2008年淘宝商城成立,并于2012年更名为天猫;而2010年底,京东推出了开放平台。到今天,可见差距不断缩小:淘宝+天猫卖家总数800万左右,其中20万 seller来自天猫;而7万 seller来自于 京東開放平台。此前,一直认为C2C(淘宝)撑起阿里帝国,但随着时间推移B2C业务显著增长,对他们重要性逐渐体现出来。免费策略并未给予卖家收取佣金,但做生意不是慈善,最终还是通过收取佣金和广告费实现规模盈利。
然而,即使如此,看起来 京東仍需继续寻找突破点,因为电商竞争激烈、大打价格战背景下,不断烧钱并不实惠。而通过吸引第三方卖家的加入并收取佣金,他们找到了高毛利点。特别是在消费习惯升级、消费者对品牌品质关注度提高的情况下,说“得B2C者得未来”并不为过。
公开资料显示,从第四季度开始,第三方交易占比持续增加至44%,直营与第三方交易额分别为1593亿人民币与1009亿人民币,大幅增长70%和217%;而四季度GMV占比37.2%,但增长率从90.1%掉到60.1%,势头明显不同。一旦照此下去,便可能出现二者的交汇,只待时间证明。不过,无疑阿里不会坐以待毙,每一次调整都充满变数,如王煜磊被免职等事件表明高层对业绩不满意,也预示着新的挑战即将来临。
为了追赶这种趋势,加强自营化可能成关键因素。这也符合刘强东提出的“十节甘蔗”理论,即吃掉零售产业链上的更多甘蔗节数,不只是做交易平台,还要延伸至仓储配送、售后等环节,并通过持续成本降低实现多环节盈利。大型物流中心网络建立以及快速配送服务便是这些努力的一部分。如果所有商品都存在自己的仓库使用自己的配送服务,那么就无异于完全超越其他竞争者,最终结果可能会让人们看到哪个大佬最后支付最高昂贵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