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总线通信的四大法则现场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在车间的核心区域,一个精密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正在运转,它的设计方案是建立在PROFIBUS—DP网络之上的。这个网络由11台逆变器和6台变频器组成,其中变频器通过CBP通信板连接到PROFIBUS—DP上,而主控PLC采用了两台$7414H一2DP,通过同步板实现冗余系统,从而确保了系统运行时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当一台PLC出现故障时,另一台PLC能够无缝地接管其职责,这种设计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抗风险能力。
车间监控层则依赖于工业以太网为基础,其硬件配置包括PLC与通信模块CP441-1IT以及两台研华工控机。这些设备通过工业以太网形成了一条稳固且高效的信息传输链路,使得实时监控和数据交换变得更加便捷。
软件方面,我们采用WINCC组态软件来管理整个生产线,并结合STEP7进行PLC编程。此外,还有SIMATICNET、PROFIBUS—DP相关的DVA-S7等多种软件包支持我们的应用开发。在工控机上运行西门子WINCC组态软件,可以轻松实现对S7 PLC及其他设备的链接与管理。
当它来到与逆变器或变频器之间的交流环节,我们深入探讨了PROFIBUS-DP通信原理。这是一种基于令牌传递工作方式,在一个逻辑环中,每个主站都会成为一定时间窗口内令牌保持者,只有拥有令牌的主站才能与从站(如逆变器或变频器)进行数据交换。这种周期性的数据交换使得信息流动既高效又安全。
对于逆变器和变频器来说,他们通常扮演从站角色,每个从站在网络中的位置都被赋予了明确地址。而CBP通信板不仅提供访问它们内部参数设置的手段,而且定义了用户数据结构,使得主站可以访问并控制这些设备。这一结构被分为两个区域:过程数据区(I/O)用于控制字和设定值或状态字和实际值;参数区用于读取故障信息或者参数属性,如最大最小值等。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更优化、高效率的人机交互体验。
在具体操作中,当我们选择使用5种不同类型的事务处理对象(PPO),其中每一种都有不同的过程数据长度,以及可能包含参数区域的情况,我们会选择最简单但功能强大的第一个类型,即具有12个字节I/O地址、4个字节过程数据码量的一个固定模式。在编程阶段,可以直接利用强制类型直接访问IO来操纵逆變/變頻設備,但当需要处理超过4字节长度的情况下,就必须调用打包接收打包发送函数,以确保顺畅沟通。
最后,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借助DVA-S7软件包中的FC21, FC22, FC23函数集来进一步拓展对逆變/變頻設備控制能力。尽管这一方法相比前两者的复杂度更高,但它提供更多灵活性,可以满足各种需求,无论是哪一种标准化事务处理对象,都能得到适配。此外,该方法还允许我们观察、修改任何参数,并通过访问报告文件来更新状态信息,从而保证整个系统处于最佳状态。此外,由于工控机可以访问DB10数据库,因此即使是在远距离的地方也能准确监测整个生产线情况,保障整体运营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