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科研动态清华大学引领互联网标准创新荣获10项殊荣
推动全球互联网向IPv6单栈演进的新里程碑,清华大学牵头的10项互联网标准斩获2023年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2月20日,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举行的颁奖盛典上,这一成果得到了认可。这项由清华大学联合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制定的“RFC6052、RFC6145和RFC7599等国际IPv6技术创新IETF RFC标准10项”项目,是对互联网从IPv4向IPv6过渡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创新。
这些国际互联网标准,由世界领先的网络技术机构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所产生,对于人们设计、运行、使用和管理互联网至关重要。此次获奖的这10个RFC旨在解决IPv4与IPv6之间过渡问题,对于引领全球逐步迈向 IPv6下一代互联网具有深远意义。当前,IP协议是互联网核心,但由于现有 IPv4地址已经耗尽,需要转变到拥有更大地址空间的 IPv6。
此前,IETF最高领导层IAB已明确表示未来所有新协议将基于 IPv6进行优化,无疑使得 IPv6 成为下一个发展方向。国内外也纷纷采纳了这一战略。在我国,《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的通知发布后,大力推动了 IPv6 的规模部署。而对于如何平滑过渡,却一直是个难题,因为两者不兼容。
为了克服这一挑战,一直以来,清华大学研究团队致力于探索两代网过渡技术。在国际上,他们首次提出了一种无状态翻译机制IVI,并成功形成了一套由中国主导的 IETF RFC 标准体系。这十个 RFC 分别针对不同的场景提供解决方案,使得全球范围内能够实现不同系统间互联互通,为促进全球 internet 向 IPv6 演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中四大创新点尤为突出:第一是无状态地址映射方法;第二是跨层编码方法;第三面向运营级组网融合机制;第四是在终端支持App自动适配能力。这些建立在这些基础上的设备和服务,如今已被全世界各地的大型运营商采用,使其成为实际应用最广泛的一套单栈网络技术规范。此外,它们还被多家知名厂商如华为、中兴、Cisco 和 Juniper 等集成至产品中,并且在包括 CERNET 在内的一系列关键网络环境中得到测试与应用。
总之,这些来自清华大学牵头团队开发的人民币项目,不仅提升了信息传递效率,还保障了未来的网络安全性,其影响力超越地域,将继续激励科技界不断追求卓越,为构建更加智能、高效的地球村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