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视野下的脊柱奇迹我国成功进行首例机器人自主识切手术

  • 天文图吧
  • 2025年05月13日
  • 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李危石教授带领的团队成功进行了全球首例脊柱椎板机器人自主识切手术。这项创新成就标志着我国手术机器人系统迈向智能决策和自主操作的重要里程碑。该手术实现了个性化智能规划、生物组织特征自动识别以及精准自主切削操作,将骨科机器人手术从定位辅助提升到了智能决策和自主操作的新水平,为智慧骨科领域奠定了坚实基础。 患者是一名老年男性,因腰椎管狭窄症出现腰痛

天文学视野下的脊柱奇迹我国成功进行首例机器人自主识切手术

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李危石教授带领的团队成功进行了全球首例脊柱椎板机器人自主识切手术。这项创新成就标志着我国手术机器人系统迈向智能决策和自主操作的重要里程碑。该手术实现了个性化智能规划、生物组织特征自动识别以及精准自主切削操作,将骨科机器人手术从定位辅助提升到了智能决策和自主操作的新水平,为智慧骨科领域奠定了坚实基础。

患者是一名老年男性,因腰椎管狭窄症出现腰痛、双下肢疼痛麻木及跛行等症状。经过详细检查和评估,李危石教授决定使用国内研制的全球首台实现椎板自主切削操作的脊柱椎板切除手术机器人系统,对患者进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过程顺利,无并发症,术后症状显著改善,恢复良好。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胸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等退行性脊柱疾病日益普遍。传统的手术方法存在一定损伤风险,并且减压范围直接影响疗效。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并提高疗效成为脊柱外科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通过“操作型”机器人的研制,我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及铸正机器人有限公司合作成功开发了这一全新的技术。此次实验显示,该机器人的自主切削精度达到亚毫米级别,其性能和可靠性均达预期目标,大幅降低了减压手术风险。

李危石教授表示,这是国内外首次由机器人完全完成核心操作的脊柱手术,是智慧骨科的一大进步,也是科技赋能医疗的一次成功典范。他希望未来通过该系统推广应用,为更多患者提供帮助,并提升整体的手術质量与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源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项目“面向脊柱椎板切除手术的机器人系统”,集成了基于能量组织识别技术、深度学习图像分割技术以及精密导航位置跟踪技术,从而实现了一系列功能,如个性化路径规划、生物组织自动识别以及精确骨组织切割等。此举不仅解决了神经/脊髓损伤问题,还克服了目前最大的难题——即使有能力执行任务,但缺乏独立行动能力的问题。

随着我国骨科领域对机械设备应用越来越多,不少临床专家已经认识到:在未来,一种高科技装备将成为智慧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这正是我们正在努力追求的事业。我相信,这项创新将不断推动我们的医学界限,让我们能够更安全地、高效地治疗各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