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揭秘脉冲星奥秘首次发现三维速度与自转轴共线的惊人证据
在5月6日,中国天眼(FAST)望远镜的深度研究脉冲星项目的研究成果在《自然—天文》期刊上发表,这标志着FAST对脉冲星研究的全面探索。脉冲星是超新星爆炸后产生的大质量恒星残骸,目前人类对于中子星起源复杂过程物理机制的认识仍需加深。在这项工作中,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菂、朱炜玮团队中的姚菊枚博士利用FAST观测数据首次发现了三维速度与自转轴共线证据。
图1显示了脉冲星J0538+2817速度和自转轴分布图。这项研究揭示年轻脉冲星相较于前身OB恒星拥有更高运动速度和更快自旋速率。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一些年轻脉冲星被发现其速度和自转轴存在共线关系,但由于径向测量困难,以往仅能在二维平面进行比较。
通过对超新星遗迹S147中的脉冲 星J0538+2817进行观测,科学家们首次使用闪烁分析获得了该 脆弱体在S147中的径向位置和速度,并结合已有的切向速度数据得到了三维空间分布。此外,对偏振数据的精确分析还提供了三维自旋轴方向信息。这个成果代表了一种综合性地分析FAST收集到的所有数据的一种方法,其重要性不仅限于此,而是为未来的系统性测量奠定基础,有望进一步揭开中子自旋形成之谜。
图2展示了超新-star遗迹S147及其内包含的脆弱体以及它们运动和自旋方向示意图。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有望通过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提供给用户的大型数据库支持,为相关设备和计划提供技术支持,从而推动这一领域的地球际合作与进步。
新闻来源:http://www.cas.cn/cm/202105/t20210507_478688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