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科技学院的优衣库入驻京东如何在自然界中追赶天猫的步伐
在4月8日下午,北京五洲皇冠国际酒店举行了一场重要的签约仪式。京东集团CEO刘强东和优衣库大中华区CEO潘宁共同出席了这次仪式,两人身着合作款UT。这一场景与6年前优衣库入驻天猫时相似,当时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优衣库中国区CEO潘宁、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以及当时的淘宝CEO陆兆禧都参加了盛会。
众所周知,优衣库是日本迅销集团旗下的七大品牌之一,在华业务已经有13年的历史。2013财年,其大中华区全年度销售净额约为107亿元人民币,占迅销集团总销售额的比例约为15%。可以说,中国市场对优衣库来说至关重要。
在此之前,天猫一直是优衣库在中国线上主战场。而有业内人士透露,马云或许也是小股东之一,这表明双方关系非同寻常。在得知优衣库将入驻京东后,有消息指天猫工作人员曾尝试劝阻这一决定。
最终,由于对京东日益强大的渠道能力的认可,以及为了提升销量和盈利能力,不仅如此,从京东角度来看吸引如优衣庫这样的品牌入驻能带来整体销售额增长和改善盈利能力。此外 京东还将提供从仓储到配送的全流程服务支持,这意味着货物存放在京东仓库,并由京东完成配送。
此举不仅满足双方合作,也反映出 京东未来两年的重要发展方向,即开放平台体验自营化。作为起家自营并以物流立足的企业,现在要把这些优势发挥在开放平台上。这是一条新路,与天猫竞争中可能成为关键因素。如果菜鸟物流未能派上用场,那么天猫恐怕会再次失去竞争力。
2008年淘宝商城开启,而2012年更名为天猫;而2010年底京东推出了开放平台。但截至今日,只有7万多卖家参与其中,而淘宝+天猫则拥有800万左右卖家,其中20万来自天猫。不论是C2C还是B2C,对电商帝国来说都是重中之重,而对于独特性质(免费策略)的阿里来说,他们通过收取佣金和广告费实现规模盈利。
然而,对于电商巨头们来说,最终赚钱的手段仍然是在B2C领域。而随着消费习惯升级以及消费者对于品牌及品质关注度提高,“得B2C者得未来”已成共识。
公开资料显示,在2014年第四季度,第三方交易占比达到了44%,直营与第三方交易额分别达到1593亿人民币与1009亿人民币,为增长率高达70%217%。而同期,GMV(交易总额)在淘宝+天松中的占比37.2%,虽然其GMV增长率逐季下降,但依旧表现稳健。不过,如果照此下去,便很可能出现一种情况:即便没有直接交锋,但势头不断缩小,将最终导致二者的差距缩小甚至逆转。不过阿里绝不会坐视不理,以王煜磊被免职事件为例,可以看出他们并不满意当前的情况,所以必定会想出新的招数来赶超。
刘强東提出的“十节甘蔗”,即吃掉零售产业链上的更多甘蔗节数,是他成功策略的一部分。他认为,一旦能够控制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就能获得更高的毛利率。这也正是为什么尽管面临激烈竞争,他仍旧坚持做自建物流,因为这直接影响用户体验。此外,他还表示,无论如何,要想追赶,你必须先自己做好自己的生意,然后再扩展到其他方面进行多元化经营,这才是一个长久有效的人口普查计划(奇招)。
由于开启了自己的仓储系统,并且让快递员使用这系统来处理所有订单,从而形成一个闭环效率极高的事务管理体系,同时向第三方供应商提供类似的服务,使他们也能享受到相同质量标准下的快速配送服务,从而进一步增强其自身运作效率并增加收入来源——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体验自营化,使其能够像专门建立起来的大型零售公司一样运行,这样做无疑给予了许多传统零售企业一个挑战,让它们必须重新评估自己的生意模式才能保持存在感
最后,看待这个趋势,我们不得不问:是否有一种可能性,让我们回望过去那位聪明的大师们设计出来的一个又一个精妙算盘?只希望我们的故事不是悲剧结束,而是一部充满智慧探索与勇敢创新的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