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电机与步进电机的选择大战激烈竞争中的特色对决
近年来,伺服电机行业的蓬勃发展与不断拓宽的下游应用领域相结合,催生了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日本品牌如松下电器、安川电机以及欧美品牌在国内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中日本品牌更是占据了近半壁江山。而随着技术的飞速进步,国产品牌也正在逐渐崛起,为未来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
截至目前,伺服电机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包括松下电器(PCRFY)、安川电机(YASKAWA)、罗克韦尔自动化(ROK)、西门子(SIEGY)、三菱电机(MIELY)、汇川技术(300124)、华中数控(300161)、卧龙电驱(600580)、英威腾(002334)和雷赛智能(002979)。这些公司不仅是行业中的领头羊,也是推动整个产业前进的重要力量。
本文深入探讨了全球伺服电机需求量、中国伺服电机市场规模以及我国伺服系统在各个下游应用领域所占比重。这一系列数据为我们揭示了这个行业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其强大的增长潜力,并且如何通过不断创新和技术突破,在国内外都取得显著成就。
受益于广泛而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如工业自动化、新兴科技等,伺伏系统正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从2010年的2375万台到2020年的3783万台,不断增长的需求量证明了这一点。此外,我国作为新兴国家,其对高性能、高精度设备需求日益增大,这为国产高端伺伏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工控网统计,2019年我国伺伏电子机械市场规模达到了142亿元,而2020年虽然受疫情影响,但仍有149亿元左右。这表明尽管面临挑战,但我的经济总体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同时也预示着未来的潜力巨大。
然而,这个行业并非没有其独特性。在欧系品牌与日系品牌之间,有着明显差异。例如,与西门子这样的欧系品牌相比,以安川、三菱、松下的日系品牌,它们以较低成本提供可靠性和稳定性;而台湾厂商则以简单易用性著称,并且价格亲民。在技术层面上,我国厂商如汇川技术已经接近国际水平,其自主研发产品已被认证达到国际标准,对替代进口品种具有积极作用。
此外,在不同的下游应用中,比如数控加工领域,是最为关键的地方之一。我国对于提升这类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至64%及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至84%目标表示坚定的决心。因此,无论是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还是扩大国内消费,都充分体现了一项国家产业政策——《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意义,使得这个政策成为促进国家整体工业能力提升的一个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从长远角度看,由于《中国制造2025》战略推动汽车、钢铁等传统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将进一步释放大量需求,为合适开发时期构建良好的基础条件。而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们可以预见到即使销售增速可能会回落,但由於整体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因此该行业将继续保持健康向上的发展趋势,即预计到2026年,该行将达到225亿左右的人民币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