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我放弃了天文学进入了数据科学领域 现在我后悔了
晓晓来自奥飞寺
量子比特报告| 公众号QbitAI
“七年过去了,是时候承认了:我对离开学术界深感遗憾。”
“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毕竟很多人都乐意离开学术界……”
这是马塞尔·哈斯 (Marcel Haas) 的声音,他是一名前博士。 天体物理学博士,在数据科学领域工作了 7 年。
他表示,这并不是因为他的工作做得不好,相反,他在目前的数据科学工作中做得还不错。
遗憾离开学术界,其实还有其他原因。
七年前与现在对比
事情还得从7年前说起。
当马塞尔刚退出学术界并开始数据科学职业生涯时,他曾说过天文学的不确定性太大了。
他说,如果你不能跻身顶尖,就只能被分配到需要人才的地方(可能很偏远,比如有天文望远镜的研究所)进行研究。 与其远离亲朋好友,他更希望陪伴女儿成长。
此外,与学术研究相比,数据科学工作同样有趣。 这个工作属于金融服务行业,比如做智能病史检测,防止保险公司被骗。
甚至,这些工作也很相似:都是编写代码(Python)、理解问题或制作相关软件。 只是现在问题和软件已经从天文学变成了金融服务。
他认为这项工作就像天文问题一样具有挑战性,并且受到更多关注。
至于天文学,他打算将其作为一种爱好,偶尔做一些小项目。
听起来像是一个理性的考虑,马塞尔也表示他还是同意最初的大部分观点。
那么为什么要后悔呢?
怀念动力、怀念研究、怀念学术氛围、怀念成就感……
虽然我还在写代码,但我的满意度却下降了。 与解决学术问题相比,用代码做一个商业产品其实不需要太多的技术深度和理解。
虽然我仍然可以研究新技术,但我的自由受到限制。 与学术研究中探索和学习的自由相比,商业环境中的新技术突破会处处受到限制,这并不适合有创造力和研究意识的人。
生活虽然稳定,但学术气息却消失了。 在做学术研究的时候,周围人的内心动力和氛围其实对马塞尔影响很大。 如今,他也在教书,但仍然怀念纯粹的研究动力。
虽然我还能做兼职研究,但时间不够了。 天文学仍然是马塞尔的爱好,但他发现工作让他没有时间进行足够重要的研究,无法为研究结果感到自豪。
马塞尔保持理性:追求学术有很多弊端,比如不健康的竞争压力、不平等的学术环境……任何一条路的利弊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
但转念一想,他还是觉得放弃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尽管重新进入学术界可能为时已晚,但马塞尔仍然努力维持与学术界的关系,并期待着转机。
“被围城的人们想出来”
我是否应该为了生活而选择放弃理想,开始做一名程序员?
马塞尔发表观点后,不少网友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其中,有同感但说服自己继续工作的人,也有重返学术界的人。
“离开学术界后,工作不再主宰你的生活。”
与Marcel有类似经历的网友Chiara Tonini表示,她也于2017年离开了学术界,现在非常怀念学术研究的时光。 但这份工作的压力变小了,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这就是我选择它的原因。
“多掌握一项技术总是对的。”
网友Konstantin Anthony认为,数据科学也可以帮助天文学,而且可能存在交叉应用。 多掌握一门技术总是没问题的。
“退休后回到学术界感觉很好。”
网友西蒙已经60多岁了,曾经为了家庭而离开粒子物理。 目前,他刚刚退休,成为一名兼职大学物理老师。 也许是因为我不再需要为生活而烦恼,现在连做点兼职都感觉很棒。
“学术界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内的人想出去。”
网友bumby表示,这让他想起前几天看到的一个令学术界失望的观点。 因此,虽然“围困中的人想要出去”,但如果有一条更平衡的职业道路不是更好吗?
事实上,“理想”与“生活”一直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那么,你会像 Marcel 一样选择程序员作为职业吗? 选择之后你会后悔吗?
参考链接:
- 超过-
本文为网易新闻·网易精选内容激励计划签约账号【量子比特】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任何转载。
AI落地最佳参考!
2020中国人工智能年度评选结果揭晓
12月16日,量子位MEET 2021智能未来大会上,50强领军企业、10强明星创业公司、30强商业领袖、10佳产品、10佳解决方案、5强社会责任角色车型、五佳技术社区等年度奖项悉数颁发。
点击图片查看完整列表:
量子比特QbitAI·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ᴗ' ̫ 追踪AI技术和产品新进展
连续点击三下“分享”、“点赞”、“观看”
科技前沿的进步天天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