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天光所等研制的望远镜阵列在南极中山站投入运行
中国第38次南极科考期间,中国天文学家在南极中山站建设了第一个天文观测场地,安装了由5个镜筒组成的小型望远镜阵列,可同时进行4个光波段的大视场测量。 光学观测和近红外波段观测已投入冬季观测运行。
南极洲是“空间与天文观测”的有利之地,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优良场地和新机遇。 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是南极天文研究的主要发起单位之一。 拓展天文仪器技术研究新领域,先后为我国南极昆仑站、泰山站、中山站提供南极巡天望远镜等南极巡天望远镜。 多套极地天文观测设备取得重要观测和科研成果。
2018年,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窗研究院联合组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创新团队”)。作为创新团队),拟依托我国南极科考站建设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天文观测环节,推动南极天文观测系统化发展。
此次安装的小型望远镜阵列由创新团队自主研发。 共有4个光带镜筒,单筒直径150mm,视场直径6°; 近红外0.9-1.7微米观察管直径200mm,视场7′×5.6′。 五个镜筒集成安装在直驱赤道仪上,可以进行太阳系外行星时域天文观测和其他空间环境观测。
南极中山站天文观测场地的建设和运行,拓展了我国南极天文研究活动的空间,也为昆仑站天文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提供了可用的南极基地。 是推动我国南极天文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点。
图1 天文观测平台与望远镜阵列联合安装调整
图 2. 望远镜第一束光:小麦哲伦星云星系的多色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