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将把天文馆分为常设展厅和科研部分两部分
西藏将把天文馆分为常设展厅和科研部分两部分
西藏建设天文馆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 西藏海拔高,大气透明度好,晴天多,非常有利于天文学的普及和科学研究。 西藏天文馆建设是我国天文观测站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为提升我国天文空间观测能力、服务国家战略发挥重要作用。 对西藏自治区的科普和发展也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对于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本身来说,完善功能、提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四馆合一”的功能定位
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馆长党卫东介绍,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将按照“四馆合一”的功能定位,全力抓好西藏天文馆前期工作。 西藏天文馆建成后,将举办展览、培训、实验,通过影视播放、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易于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参与和参与的天文科普活动。接受、普及天文科技知识,传播科学思想。 对提高公民获取和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形成健康文明的科学环境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党卫东说,西藏天文馆的筹备工作历经多年。 科技部、中科院、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领导和各界专家对西藏天文馆建设高度重视,寄予厚望。 多年来,自治区科技厅多次组织国家天文台和相关科研机构在拉萨、长春、北京等地召开专题咨询会,论证西藏天文馆项目框架思路、概念研究、功能定位、设计理念、展览方案规划设计。 讨论最终确定了西藏天文馆观测基地的目标定位; 明确西藏天文馆建设对现代天文研究具有重大前瞻性意义,对自然科学研究具有跨越式作用; 指出西藏天文馆米级望远镜要兼顾天文科普和科学研究的工作需要。
近年来,自治区科技厅按照中央有关部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工作部署,开展了一系列沟通、职能定位讨论、联系协调工作。 去年7月,自治区科技厅再次组织国内天文领域专家对西藏天文馆和米级望远镜建设进行专题研讨,确定了米级望远镜的技术指标级望远镜,并形成了西藏天文馆的设计概要。 为了更好地发挥西藏天文馆最大、最好的效益,更好地宣传天文科普知识,更好地展示西藏丰富的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我们力争尽快在西藏自然科学馆开工建设。
建成后,将成为专家在西藏开展天文研究的重要场所。
西藏天文馆的建设是全面展示西藏特殊地理位置和大气优势条件的重要窗口; 它是反映西藏科学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它将展品展示和展览教育变成公众学习和探索天文知识的平台。 公众可以在此过程中学习必要的天文知识并了解科学的本质。 同时,西藏天文馆作为中国科学院天文研究专家的科研工作站,能够更好地将天文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天文科普教育内容,用天文科学研究推动天文科学发展。普及,进而促进整个地区的科技创新和发展。
事实上,西藏天文馆的建成可以为我国天文研究专家开展科研活动提供必要的研究平台和工作生活条件,成为天文研究专家在西藏开展天文研究的重要场所。 同时,西藏天文馆的建设可以为我区举办各类展览、科技培训、科学实验、报告讲座等提供宣传平台,有效提高科普覆盖面和实效,有效发挥西藏天文馆传播科技知识的作用; 可以深入传播科学知识和基本科学理念,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引导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验,从科学角度揭示宇宙奥秘。 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实现我区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可持续发展。
根据西藏天文馆展览功能规划,博物馆分为常设展厅和科研部分两部分。 根据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近一年的运营数据,西藏天文馆年接待量预计将达到10万人次,每年可对10万人进行天文学教育。 科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