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天文史学家张培玉的逝世奠定了夏商周的基础

  • 科研动态
  • 2024年06月17日
  •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著名天文史学家、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退休研究员张培玉于2023年8月27日上午在南京逝世,享年88岁。 公开资料显示,张培玉1935年6月出生于山东烟台,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从事科研工作。科学。 历任研究员、工程师、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天文学会、中国先秦史学会、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会员

著名天文史学家张培玉的逝世奠定了夏商周的基础

天文学研究_天文学研究机构_天文学科研动态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著名天文史学家、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退休研究员张培玉于2023年8月27日上午在南京逝世,享年88岁。

公开资料显示,张培玉1935年6月出生于山东烟台,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从事科研工作。科学。 历任研究员、工程师、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天文学会、中国先秦史学会、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会员,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成员。

张培玉长期从事天文测量和古代天文学的科学研究,系统整理和研究了我国汉代及以后历代的历法,并合作完成了专着《中国古代历法》; 利用先秦至唐时期日食的数据分析研究早期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张培玉根据传世和出土文献中的天文历法资料,对先秦(殷、商、西周、春秋、战国、古六历等)历法进行了复原研究。历史记载中缺失的秦汉时期。 他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了汉代及以后历代的历法,如三通历、四分历、林德历、大衍历、玄明历、时时历、时显历等。 1992年至1995年,主持撰写并完成专着《中国古代历法》(合作)。

20世纪90年代,张培玉根据古文献中的天文历法和日期,尝试用天文方法考察《国语》、《左传》、《竹书纪事》等古籍的文字年代,并得出结论:认为现行的《竹书纪事》中所载的中康日食等天文现象的记载以及干支的年代框架,均出自唐初的《大衍礼义》。

1996年,张培玉参与夏商周研究工作,与古文字学家合作,根据古文字学家的散字研究解释和新的分类与分类,推算出了客群的五次月食。殷墟甲骨文分期结果。 碑文记录了公元前1201年至公元前1181年发生的月食等一组独特的结果,进而确定了殷王武丁、祖庚在位的时间范围,为夏代框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商周时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