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辰洲数据驱动天文科普人生
文/王俊丽
科普《生命》/>
虽然说科普是科学家的责任,是社会的责任,但实际上,很少有科学家能做好科普工作。 然而,2013年,我遇到了一位科普工作做得很好的科学家。 在很多人眼中,他是名副其实的“天文学家”:从国家天文台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将天文数据与新兴信息技术相结合,主持创建了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VO)。 他是谁? 他就是崔辰洲。 事实上,崔辰洲的人生远不止于此。
离不开天文科普
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人都有激情。 有多少人从小就立下了成为科学家的远大志向,但又有多少人坚持了最初的梦想和热爱,最终到达了理想的彼岸? 我认为崔辰洲是一个代表。 就像小时候的我们一样,他对星空有着敬畏和无限的遐想。 出于对天文学的热爱和坚持,崔辰洲自从决定从事天文学领域的研究以来,就与天文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二十年如一日,他把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天文学的研究和普及。
1997年,崔辰洲大学毕业,考入国家天文台攻读天体物理学硕士学位。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他学习成绩优异,于2000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刘永龄奖学金。2000年9月,崔辰洲开始在国家天文台攻读天文技术与方法博士学位。 在此期间获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奖学金和北京天文学会天文科普奖。 其博士论文《中国虚拟观测站系统设计》为国际首篇。 一篇关于虚拟天文台的博士论文,为我国虚拟天文台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为此,崔辰洲博士毕业后留在台湾工作,一直致力于“虚拟天文台”、“数据驱动的天文科普”、“云计算”等天文相关领域的研究。 、网格技术”、“星系结构与演化”。
在《新天文学》、《科学通报》、《Progress in Astronomy》、《SPIE》、《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Research & Technology》等国际知名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主编专着《虚拟天文台:工具与技术》天文研究》,参与编写《英汉天文术语》。 2005年获中国互联网协会“首届全国优秀科普网站及栏目评选活动”鼓励奖。 2006年获中国天文学会天文科普先进工作者奖。 2007年被北京市科委授予“北京市科技新星”。 “标题。
他创办的中国虚拟天文台被中国科学院评选为“科研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和“科研信息化十大优秀案例”。 中国虚拟天文台发起的“公共超新星搜索”项目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巡天项目。 公众通过“公共超新星搜索”项目发现了6颗超新星和1颗新星。 他主持的“宇宙站”带领数百名天文爱好者和天文组织走向了互联网时代的“云”,占据了全国互联网天文科普的半壁江山。 国家天文台与阿里云联合成立的国家天文台-阿里云天文大数据联合研究中心,自然有崔晨洲担任联合主任。
在一间简陋的办公室里,崔辰舟将自己的整个青春奉献给了天文科普,而天文科普成就了崔辰舟的今天。
成立IAU工作组
由于科普和学术交流的需要,崔辰洲还在一些学术组织和刊物中担任职务:中国天文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天文学会天文术语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会员、国际虚拟天文台联盟执行委员、美国天文学会世界维度天文望远镜(WWT)顾问委员会委员、国际虚拟天文台联盟通讯(IVOA NEWSLETTER)编委、国家天文台会刊《天文研究与技术》编委、国家科技术语审定委员会科技新词工作委员会委员等。事实上,早在2002年,崔辰洲就加入了国际天文台虚拟天文台联盟并成为该组织的执行成员。 今年,他成为国际虚拟天文台联盟教育兴趣小组主席。 更引人注目的是,天文学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 面对海量天文数据在存储、计算、网络、软件、算法甚至工作模式等方面的需求和挑战,天文学家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家一起,正在努力使这一过程基于科学数据的知识发现变得更加容易。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年初由崔晨洲发起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委员会间联合工作组“数据驱动的天文学科普教育”工作组通过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审查,主席为崔辰洲。 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现有的50多个工作组中,这是唯一一个由中国天文学家担任主席的工作组。 这将为提升我国天文科普教育的国际地位铺平道路。
崔辰洲是我敬佩的科学家之一。 他的价值在于大多数科学家所不具备的科普精神。 默默无闻地坚持自己的研究对于科学家来说是可贵的,但对于我国当前环境背景下热衷于、坚持不懈地科普的科学家来说更可贵。 既然崔辰洲选择了“数据驱动的天文科普”的精彩人生,期待他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为我国天文科普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简介:微科普网站创始人、国家天文台《中国天文报》主编、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会员。)
日出前飞机上的风景——崔辰洲 摄
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的火山和星空 — 照片作者 Cui Chenzhou
注:本文首发于《科学汉语》(2017.11)。 完整版请参阅《科学汉语》(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