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厂家中有无人物流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无人物流在技术上是如何实现的?需要哪些无人装备?全无人配送,预计多久后能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行业布局
正实现智慧物流网络无缝衔接
自动导航的无人车,一路安全行驶后,与外号“擎天柱”的快递塔完成对接;在塔顶已接收到预约指令的无人机,搭载包裹平稳飞行,精准投递到用户取件点;在居民楼下,有可保温和冷藏的刷脸智能柜,用户只需2秒就能开柜,还不用带手机;在家门口,收包裹“神器”菜鸟小盒支持一键打开、容量自由伸缩、自带摄像……这是菜鸟无人物流在雄安市民中心推出的最新应用场景。
国家邮政局党组、局长马军胜表示,要推广无人机、无人车、無人的仓库等行业高科技的广泛应用和無缝衔接。京东X事业部無人的機产业中心總經理劉艷光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隨著大數據、大腦化技術等科技的應用,物流業在多個環節正逐步實現「無人的化」。京東形成了以無人的倉儲、無人的機械、新型貨車為代表的一種新型供應鏈體系,並逐漸被應用於物流各個環節。其中,无人の倉解决进货、存储、拣货分拣等环节的问题,无人の车主攻城市环境下的最后1公里配送,无人的機械锁定偏远山区及农村地区最后1公里的问题。刘艳光说,由于重卡的大型货运机械已经研发成功,现在开始实施重点落地。
技术助力
视觉和惯导等多种AI加持
相关报告显示,2018年国内智慧物流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1000亿元,将来几年年均增速将达20%。
京东资深算法专家朱礼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AI是做出来”。京东の 无人员系统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物料要素数字化,将所有物料连接起来;二是使用自动化设备进行搬运工作。
朱礼君说,可通过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传感器技术对所有要素进行数字化,比如对于一个包裹,你必须知道它体积里边装了什么商品目的地,“这些信息要素都必须数字化才能被读取”,并与车辆信息实现最优匹配。
我们还使用视觉识别技术去判断商品体积,用智能传感器读取数据。在没有的人仓中,大量自动机械臂分拣打包AGV小车和有线叉车搬运商品使用传感器判断目的地,以自动化学线把商品送到有线车上。
苏宁负责同志说,“卧龙一号”速度可达12千米/小时爬坡高度35度续航可达8小时。“卧龙一号”能单独上路是因为有各种AI高科技加持,如激光雷达+GPS+惯性导航(简称惯导)等多传感器融合定位方式,不但能自主导航定位精度还高达1—3厘米;周围行人車辆障碍物实时识别,为规划出最优绕行路径提供依据。苏宁还研发“四足行走”的“卧龙一号”,不但会乘电梯未来也会爬楼梯,将拥有更多技能提供更多智能服务。
如何落地
信息共享监管缺一不可
全人民工何时才能进入寻常百姓家?刘艷光乐观地说目前京东AI设备已全面开启常态运营进入到智慧供应链体系各个环节。他们依托现有的供应链建设起降点,在周边村建立抛货点进行订单配送近百个订单已提前享受到了带来的更高效便利购物体验。
然而有人对未來的人类工劳动提出质疑,如遇恶劣天气或自然灾害该怎么办?万一起火或者意外情况发生该怎么办?苏宁表示新研发的"行龙一号"可以自动规划路线躲避障碍面临突然出现的人员也可以做出警告并停下来。如果人类工劳动失误或者故意破坏该怎么办?王喜富教授认为未来趋势应该是开放共享监管减少市场中间环节建立诚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