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星斑室内工厂化人工育苗实现新突破

  • 科研动态
  • 2025年05月07日
  • 我国东星斑室内工厂化人工育苗实现新突破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黄海所”)在青岛组织召开项目验收会,对青岛市蓝色种业研究院项目“石斑鱼工厂化繁育及速生抗病品系选育”中东星斑苗种人工繁育的阶段性成果进行现场验收。 该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海所研究员陈松林主持,青岛通用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等单位参与实施,标志着我国在东星斑人工繁育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验收专家组由中国海洋大学

我国东星斑室内工厂化人工育苗实现新突破

我国东星斑室内工厂化人工育苗实现新突破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黄海所”)在青岛组织召开项目验收会,对青岛市蓝色种业研究院项目“石斑鱼工厂化繁育及速生抗病品系选育”中东星斑苗种人工繁育的阶段性成果进行现场验收。 该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海所研究员陈松林主持,青岛通用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等单位参与实施,标志着我国在东星斑人工繁育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验收专家组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及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事业发展中心等单位的专家组成。在听取项目组汇报后,专家组深入工厂化车间,对东星斑苗种培育情况进行了现场查验。 根据生产记录,项目组于2024年12月从海南三亚引进东星斑受精卵1300克,在工厂化车间完成孵化,共获得初孵仔鱼195万尾。经110天工厂化培育,最终获得鱼苗8.96万尾,成活率达4.6%。鱼苗平均体重17.32克,平均全长10.14厘米,体色正常、活力强。第三方检测结果显示,鱼苗未检出神经坏死病毒和虹彩病毒,健康状况良好。 验收专家组对项目成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这是青岛市首次成功实现东星斑室内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路线科学可行,成果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经质询和讨论,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现场验收。 东星斑(学名“豹纹鳃棘鲈”)是名贵海水鱼类,因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市场欢迎。然而,受自然环境限制,东星斑人工繁育技术长期未能突破,制约了产业发展。此次项目成功实现东星斑室内工厂化人工育苗,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项目负责人陈松林表示,通过工厂化育苗技术,可有效控制水质、温度等环境因素,显著提高苗种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同时,项目组还建立了东星斑速生抗病品系选育技术体系,为后续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青岛通用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此次培育的东星斑鱼苗将用于公司养殖基地的规模化养殖,预计年产量可达50吨以上,市场价值超千万元。未来,该项目成果有望在山东、福建等沿海地区推广,助力我国东星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业内专家认为,东星斑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不仅解决了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也为我国海水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新路径。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推广,我国东星斑产业有望实现从“捕捞为主”向“养殖为主”的转型升级,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