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望成为全球首个释放机器人密度的都市犹如工控流体控制技术中的精准调节者推动工业自动化的新篇章
上海:全球首个机器人密度发布之城,智能工厂引领制造业新篇章
在疫情期间,上海的口罩生产线实现了从0到1的逆袭,从60片每分钟提升到1000片每分钟。尽管面临用工挑战,但上海工业复工率和增速依旧强劲,机器人密度达到了383台/万名工人,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一筹。其中,新时达机器人的超级工厂达到980台/万名工人。
上海正在积极构建数字经济核心优势,其中智能工厂是关键。在2020年起实施《上海市建设100+智能工厂专项行动方案(2020—2022年)》,计划在三年内建立100家智能工厂、10家标杆性智能工厂、培育10家行业一流系统集成商,以及搭建10个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
成功创建的国家级标松性智能工厂包括上汽乘用车临港数智和华谊新材料;获得国家级示范工作坊的企业有延锋、新时达光明乳业等五家。此外,还有六十家企业被授予“上海市智能制造示范基地”称号。
在这些企业中既有像上汽乘用车这样的航母级标杆,也有如兰宝传感科技这样的小清新隐形冠军。面向“十四五”,上海将以金字塔分层、分类推进以及装备双数为目标,加快推进各类供应链主导企业的发展。
通过金字塔梯度培育体系、一业一策分类政策和数字化制造装备与装备制造数字化相结合,预计到2025年高端装备产业规模将突破6500亿元,并转变国际竞争力。而在智能机器人领域,将重点推动升级扩大服务特种机器人的应用,并突破核心零部件技术,以提升全球竞争力。
最终,上海或将成为全球首个发布机器人密度的城市,为其作为全球创新中心提供了新的证据。